16年专注竹结构

设计-研发-生产-施工

全国服务热线 021-58665611
13918782007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行业动态 » 中国竹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渊源留长”

中国竹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渊源留长”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04-01 浏览次数:4,809次

中国是世界上竹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素有“竹子王国”之称。在中国,竹子被认为是最具精神内涵和用途最为广泛的植物,没有哪一种植物像竹子一样对人类文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竹子渗透到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积淀成源远流长的中国竹文化。5000年中国竹文化,历经传承、弘扬、创新与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文化之一,形成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就是说,当代中国竹文化是在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之上,不断传承、发展而来的。

《竹林七贤》

黄帝时期(前2717-前2599)歌谣《弹歌》便以竹象征英勇豪迈的先民:“断竹,续竹。飞土,逐宍。”(砍伐野竹,连接野竹;打出泥弹,追捕猎物。)

舜(前2128-前2025)以孝行闻名,被尧立为继承人,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湖南九疑山。“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泪挥竹,竹尽斑。”湘妃竹是纯真爱情的象征。自《诗经》(前11世纪-前6世纪)开始,士人阶层与竹子的精神联系便有清晰的演变脉络,竹子开始成为君子的象征。《诗经》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正所谓“问华胄,名淇澳。寻苗裔,湘江曲。”

战国时期李冰(前302-前235)以竹笼盛物筑成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和秦始皇(前259-前210)一日阅读竹简文书120斤的史事,使中国竹文化的历史内涵为之一振。西汉卓文君《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卓文君以竹喻情,演绎了与司马相如(前179-前118)的一段千古爱情佳话,充满温馨与感动。而“杖汉节牧羊”的苏武(前140-前60)则是具有顽强毅力和不屈气节的中华君子典范。

东汉章帝(57-88)忠厚仁义,笃于亲系。“汉章帝三年,有子母竹笋生于白虎殿前,谓之孝竹,群臣皆献《孝竹颂》。”竹成为孝悌的象征。

自晋代王子猷(338-386)“何可一日无此君”之后,竹子作为君子的象征被广泛认可。此时期的“竹林七贤”是清流名士的象征。南朝《南康记》所载“浔阳四隐”也有代表性:“吾焉能易吾种竹之心,以从事于笼鸟盆鱼之间哉!”

唐代开始注重竹子的“君子贤人”形象。白居易(772-846)《养竹记》赋予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之“四德”:“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刘岩夫《植竹记》赋予竹子“刚、柔、忠、义、谦、常”之“六德”:“君子比德于竹焉:原夫劲本坚节,不受霜雪,刚也;绿叶萋萋,翠筠浮浮,柔也;虚心而直,无所隐蔽,忠也;不孤根以挺耸,必相依以林秀,义也;虽春阳气旺,终不与众木斗荣,谦也;四时一贯,荣衰不殊,常也。”成就了竹子完美君子形象的象征意涵。白居易和刘岩夫共同凝练出了中国竹文化精神内涵之“十德”。

宋代文坛领袖苏东坡(1037-1101)《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表达了文人阶层追求高雅的思想境界。南宋文天祥(1236-1283)气吞山河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志将民族气节再次提升至新的高度。

“元四家”之一的吴镇(1280-1354)有《雪竹》题诗一首:“董宣之烈,严颜之节。斫头不屈,强项风雪。”他把竹子比作坚强、虚心、抱节、不屈的象征。明朝茶陵诗派领袖李东阳(1447-1516)《咏竹》则表达了无欲、不俗、孤淡的君子之志:“三年不种竹,得竹如得玉。十日不见竹,一日肠九曲。初闻平安报,旧叶舒更绿。忽听欢笑声,新笋抽五六。见童亦解事,知我性无欲。平生爱孤澹,不厌食无肉。凭将垂老身,医此未尽俗……”

至清代,竹子的传统形象象征仍然是文人的极大关切点之一。郑板桥(1693-1765)《竹石》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与此同时,竹子的象征形象开始产生质的飞跃。郑板桥以卑微小吏之身、以君子之眼冷察民间冷暖:“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借“竹”表达对民众疾苦的关怀,将此前普遍以个人品格修养为中心的竹文化内涵扩展为对民间疾苦的关注,使得竹文化的君子形象和象征意义更加深刻、广泛。自此,以君子自喻的社会精英阶层开始将视线投向以往历代为人所忽视的大多数人群——民间百姓,并将关注点从品格和修养之类的精神取向转向民间疾苦之类的基本民生问题。民国时期,鲁迅先生(1881-1936)弃医从文,“神矢”在手,为民众奔走、呐喊:“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新中国成立后,共和国领袖对竹文化皆深具情怀,从中可见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1961年散文《井冈翠竹》明确将青青翠竹作为革命的象征:“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你是英雄的井冈山的象征!”“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毛泽东主席诗曰:“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毛主席借用“斑竹”寄托对革命先烈的哀思,表达为民族翻身解放而奋斗的革命情怀。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

1992年,邓小平同志来到深圳。在仙湖植物园,小平同志说:“成都竹子很多,有红的、黑的、紫的、黄的,也有方的。”当他了解到有的竹子是从成都悄悄“弄”来时,小平同志开玩笑说:“这也属知识产权问题啊,我是四川人,要你们赔偿啊。”《中南海人物春秋》以“风中劲竹”赞誉小平同志为国家富强而贡献毕生的传奇一生。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

江泽民同志为“国际竹藤中心”题名,并题写赠送《园竹》诗,关注中国竹文化的国际化发展。从此,“世界竹子看中国”的说法逐渐为世人所认可。2001年3月5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对贵州代表团说:“退耕还竹是条好路子。”胡锦涛同志重视基层竹产业发展,支持遵义“退耕还竹”计划,启动“百万亩造竹工程”,打造“三百里竹廊”。竹文化旅游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竹子看浙江。浙江不仅竹产业发达,还是“两山理论”发源地。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第一竹乡”安吉指出:“安吉由‘竹’出名,做好‘竹’文章,进一步发展特色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从此,“浙江竹子看安吉”的说法逐渐成为业内定论。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安吉系统提出“两山理论”的科学论断:“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著名的“两山理论”便在安吉百万亩竹海中诞生了。环境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课题,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之一。源于安吉百万亩竹海的“两山理论”也因此被赋予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把中国竹文化的文化象征提升到至高境界,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整体的君子形象。中国竹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因此更加深刻,竹成为“新时代”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从此,中国竹文化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至此,在历经5000年传承与发展的基础上,当代中国竹文化的象征形象得以全面发展,文化内涵实现三个伟大创新和飞跃。1.君子形象:从古代的自喻君子,到己即君子;从关注个人内心修养,到关注民众、为民众呐喊,再到为民族而奋斗、献身的完美真君子形象。2.精神内涵:从古代的关心个人修养、百姓疾苦升华为民族解放、富强,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至高境界。3.空间范围:从个人、文人阶层、黎民百姓,扩展为中国人民,再到全人类的广大范围。

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两山理论”所蕴含的关注全人类的伟大思想,赋予中国竹文化空前的历史文化内涵,包含了崇高的品格和恢弘的社会辐射力、世界影响力。可见,竹子是中华民族象征的历史命题,在当代有更完美的创新和呈现。

境道竹构-13年高端竹结构企业,专业为: 竹结构、竹建筑、竹装饰、竹景观等竹艺工程提供,竹结构相关咨询、竹结构设计深化、原竹材料生产、项目营造管理等一系列服务。致力为客户提供卓越的一站式体验电话:021-58665611

本案例内容和图片来自于网络,若涉及版权,请联系我公司进行及时删除!

分享:

点赞 (1)